從生理解剖、神經、與全身系統解析舌頭與人體的關係(論文分享

舌頭在人體不同系統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含吞嚥、呼吸、說話、咀嚼等。然而,舌頭的運作不僅只在口腔,也會對下肢肌肉的力量與姿勢產生影響。

image

除此之外,舌頭也是腸道神經的延伸。而本篇論文主旨在於回顧舌頭的功能以及與人體全身的系統的關聯,提出臨床上的研究價值以優化舌頭相關的臨床檢驗項目,提升後續復健計畫的治療結果。

前言與背景

舌頭肌肉與機能的變化與許多病理症狀相關。有可能是系統疾病使得舌頭產生異常、或者舌頭本身的異變造成系統性疾病,常見病症包含:

  1. 硬皮症 Scleroderma
    硬皮症是一種慢性結締組織的自體免疫疾病,罹患硬皮症會使舌頭變得緊縮,舌頭運作機能下降,導致顳顎關節障礙、吞嚥障礙、消化不良,以及語言發音問題。
  2. 舌頭功能異常(顳顎關節障礙)
    舌頭功能異常通常會導致顳顎關節疼痛。有可能的解釋為顎關節閉合與頦舌肌運作之間有著相互牽引的關係。
  3. 年齡老化
    帕金森氏症、中風、老年癡呆等老人特有的疾病,有直接證據顯示舌頭會與骨骼肌同步退化,隨年紀增長漸漸喪失其動作機能。
  4.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造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為舌肌的形態與其肌肉電活性的變化。
  5. 情緒失調
    舌頭的位置會隨著情緒和心理狀態而異動,因此成為心理學的觀察工具之一(例如當人受到驚嚇時通常會出現不自覺吐舌頭的行為)。

從解剖學來看舌頭

從解剖構造來看,舌頭涵蓋枕頸、頸部前方、咀嚼肌、顳顎關節,以及頸部三層肌筋膜(淺層、中層與深層)。以頸部深層筋膜來說,它從舌骨一直到上縱膈,這條路徑沿線有內臟、 前位頸椎間盤、後位頸椎間盤、頸動脈、 咽部 、以及椎前間隙。若以整體肌筋膜群脈絡來看,舌頭與周邊肌肉、胸鎖乳突肌以及胸部肌肉群皆相互連結。可以說,舌頭就像某種壓力調節器,隨著型態的改變,所有肌肉群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受舌頭影響。

圖片2.jpg 圖片1.jpg

image

 

【經驗分享:舌頭、頭痛、顳顎關節、肩頸】

IFrame

從神經學來看舌頭

舌頭在大腦的皮質、中腦、延髓、與邊緣系統皆有對應的區域。因此舌頭在口腔位置會形成刺激訊號影響大腦控制舌頭的機制。例如, 若舌頭緊靠硬顎,副交感神經會降低(例如心跳與呼吸節奏會增快);而當舌頭貼緊軟顎時,則交感神經會降低(心跳與呼吸節奏降低,進入休息狀態)。也就是說,舌頭在口腔的位置會影響人體全身。甚至舌頭動作(無論是自動或非自動)的力量會改變肺活量。當慢性病狀產生時,肺部受限與肺活量的降低,也會弱化舌頭的動作機能。

舌頭的運動(尤其後側),會激活大腦前扣帶回皮層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在感官、動作、認知,情緒訊息與疼痛扮演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根據部分研究舌頭也是腸神經的出入口。

螢幕快照 2016-02-26 下午9.36.47.pngimage

 

【經驗分享:刺激舌頭治療大腦】

IFrame

從全身系統來看舌頭

舌頭影響著下肢的運動神經系統。一項前瞻性的研究顯示,當舌頭放置在上顎時,膝蓋的等速運動(註1)與大腿肌肉的表現皆獲得大幅提升。以電擊刺激舌頭能協助姿態反應損傷的患者,恢復平衡、行走、以及姿勢。另一項研究則指出當舌頭位置緊靠上門牙時,可以增加失去視力的健康成人在不平穩表面上站立的穩定性。這說明了舌頭掌控著姿態骨架,而舌頭的位置(補充:包含舌頭的力量)與身體姿勢有著交互牽引的關係。尤其在孩童成長過程,舌頭更是會影響其姿勢以及身體支撐的張力。

於是,舌頭成了人體輸出與傳入訊息的關鍵交會點,而舌頭本身的失調會為全身系統帶來負面的影響。舉例來說,心臟衰竭會改變橫膈膜功能,連帶削弱舌頭功能,導致阻塞型呼吸中止。舌頭功能良好與否也會影響顳顎關節的健康,而顳顎關節失調又會牽引三叉神經反應,最終產生心律不整與高血壓等問題。非生理結構因素所導致的舌頭位置的改變,則會為腎功能、嗅覺和聽覺,以及認知區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

 

【經驗分享:呼吸中止、胸悶、心律不整、抖動、自律神經失調 】

IFrame

總結

舌頭與全身交互影響也相互作用著,舌頭的失調會導致許多病症。在進行相關檢驗時,其他會影響舌頭生理行為的因素,包含下肢、顳顎關節、頸部、呼吸、以及橫膈膜與胸肌等皆須納入考量。

基於以上論述,無論是復健機構或者是協助醫生做治療判定,舌頭相關的評估都是必須且重要的。

 

以上內容主要出處: Bordoni, B., Morabito, B., Mitrano, R., Simonelli, M., & Toccafondi, A. (2018).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s of the Tongue with the Body System. Cureus, 10.

註1: 等速運動的概念最早是由Hislop、Perrine、Thistle於1960年代所提出,從開始至今,等速在復健醫學和運動科學方面的應用與日俱增。等速運動訓練是運用特殊設備讓速度恆定,阻力是隨使用者施力大小而改變的,因此等速運動訓練具有其他抗阻力訓練所不具備的優勢,在運動過程中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或多小其運動的速度一樣維持不變,然而肌肉在等速的情況下收縮訓練,這樣肌肉收縮不論何種關節角度都可以發揮最大肌力的訓練。等速訓練的這種特性可以增強肌力、爆發力和肌耐力。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

0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