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顎關節障礙,與全身筋膜都有關!

顳顎關節障礙,是種讓人開不了口的痛,也令人難以捉摸病源為何。其實,顳顎障礙是冰山上的一角,當顳顎關節運作失能時,反應整體筋膜系統已經出現失衡問題,症狀上可能會伴隨出現頭痛、耳鳴、暈眩、肩頸僵硬、吞嚥困難、睡眠障礙、腰酸背痛、肢體關節痠痛、足底筋膜炎等等不適。為何顳顎關節不對勁,全身上下也出問題?(參考影片)顳顎關節障礙,真的是因為關節的問題嗎?本文將從筋膜的觀點,重新檢視顳顎障礙的癥結點,並從宏觀視角探討,顳顎關節與整體筋膜系統以及身體各部位症狀的連動關係。

 

§ 讓顳顎關節得以滑動運作的關鍵組織:筋膜

顳顎關節是位處於耳朵前面的一個小關節,它將下顎骨和頭顱骨連接起來。舉凡我們所有需要運用下顎的動作:如咀嚼進食、張口喝水、 打呵欠、說話唱歌等,都會運動到顳顎關節。一般產生顳顎關節障礙時,都會直覺想到:是不是關節骨頭出了問題?但美國神經外科醫師、顱薦椎療法發明者 John E. Upledger 認為:顳顎關節障礙的原因,不在關節本身,而在關節以外的組織。(註1)

從解剖構造來看,整個顳顎關節其實被肌肉、韌帶、關節液層層包覆。尤其是位處於關節之間的軟骨組織「關節盤」,以及關節周圍的「韌帶」,扮演著穩定關節結構的功能,並能吸收活動時所產生的各方向應力與震動,減少摩擦。

當嘴巴要開闔時,顳顎關節旁的肌肉群(包括顳肌、咬肌、翼內翼外肌等,參考影片),會透過韌帶牽動顳顎關節盤,讓顳顎關節可以順利活動。換句話說,決定顳顎關節運作是否穩定滑順,並不是骨頭結構本身,而是附著在關節周遭、層層連繫彼此牽動的結締組織。

 

§ 顳顎關節,位處核心筋膜群「深前線」的端點

以全身筋膜分佈路線來說,顳顎關節周遭的筋膜群,屬於身體的核心軸線「深前線」(The Deep Front Line)。這條核心筋膜群在身體的重要性,支撐起頭頸、胸腹腔、脊椎、骨盆與下肢,如同地球的自轉軸,一旦偏移傾斜,就會導致相當廣泛的禍患。

筋膜專家Thomas Myers,在其筋膜權威著作《解剖列車》一書中就指出,深前線失調,會出現一些負面的代償機制,常見的症狀包括:

顳顎關節症狀、吞嚥及語言困難、頸椎彎曲或過度伸直、呼吸限制、骨盆底功能不足、腰椎排列異常、慢性蹠屈(足下垂)、高或低足弓,以及核心普遍崩塌(內臟壓迫)等。

根據Thomas Myers的剖析,促使顳顎關節運動的筋膜組織,其實與身體的核心筋膜群連貫。若顳顎關節的運動出現障礙,反應的將不只是顳顎部位的問題,分佈在深前線路徑上的各個部位,也都會同時波及。

Thomas Myers甚至有一個非常細膩的觀察:顳顎關節障礙,與不正確使用橫隔膜有關。(註2)反映在臨床症狀上,顳顎關節障礙者,身體很可能也出現呼吸失調、胸悶、胃部不適等問題。

 

§ 顳顎關節障礙與耳部問題

除了深前線路徑上的問題外,耳部症狀也時常伴隨顳顎關節障礙出現,如耳鳴、耳痛、暈眩、重聽等。醫學上,這種耳朵與顳顎問題同時出現的情況,被稱為「柯斯頓氏症候群」(Costen’s Syndrome)。(註3)

從胚胎學觀點來看,下顎跟耳朵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胎兒時期,下顎骨來自於耳骨,爾後雖然結構分化,下顎與耳朵神經仍彼此相連。此外,我們的聽覺器官其實被包在顳骨裡,因此當下顎活動產生物理性刺激時,就會直接傳到耳朵裡。

以暈眩來說,當顳顎因為磨牙、緊咬等咬力過度,持續碰撞衝擊耳部區域時,內耳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會因為受到搖晃,而引發暈眩感。

另外,耳鳴的發生也可能與顳顎過度使用有關。Bjorne、Levine、Young等學者的研究指出,當頭頸部與下頜肌肉過度緊張時,會使聽覺神經元過度活躍而引發耳鳴。(註4)這種因為頭頸部肌肉收縮產生的耳鳴症狀,在醫學上被定名為「軀體性耳鳴」(Somatic Tinnitus),臨床特徵是耳鳴與頭頸部肌肉緊張、顳顎關節障礙位於同一側。

因此,若患者經測定耳朵神經並無任何病理改變,左右耳聽力也屬於正常範圍,但卻出現耳鳴、暈眩、重聽等症狀時,就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有咬合失調或顳顎關節障礙等問題,從治療顳顎來緩解耳部症狀,防止耳部不斷遭受過度的物理性刺激。

 

§ 顳顎關節的復健要點:活化核心筋膜群、平衡左右咬合

顳顎關節功能失常的原因,目前醫學尚無定論,臨床上多半歸咎為過度咀嚼硬食、牙齒咬合不正、夜間磨牙力道過大、壓力大牙關緊咬等因素。在治療方面,以往常用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或是配戴咬合板來緩解症狀,近年來則流行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儘管疼痛感消除,但過一陣子又會復發,導致得重複服用或施打藥劑。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這麼難治?這是因為目前治療顳顎關節的觀念,只針對局部的「標」,而未見整體的「本」。當方向搞錯,就算使用頂級藥技或先進的醫療技術,也可能無法根治問題。

治療顳顎關節,絕非只是處理顳顎「關節」的問題,而是調理筋膜系統!特別是核心筋膜群「深前線」,以及影響咬合平衡的左右側筋膜群。如果只是單把顳顎關節痛消除掉,而不完全解決筋膜的失調狀態,可能過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後,這個痠痛又會冒出來,而且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反應。

一般牙科製作的「咬合板」,功能主要是藉由墊高咬合位置、降低關節受力。但牙套除了阻隔上下顎咬力的直接衝擊之外,其實還可以有更積極的設計!以復健「深前線」來說,「舌頭」是一個絕佳途徑。透過施壓舌頭,力量就會傳遍整條深前線,進而刺激、調整深前線的筋膜狀態。另外以復健「左右側筋膜群」來說,透過單側咬力、左右輪流的力學刺激,如同蹺蹺板原理,來動態調整左右咬合狀態。

當透過牙套持續地施力,按壓調理深前線與左右側筋膜,身體的中軸線與左右的重心,就能趨近穩定、平衡,讓牽動顳顎部位的筋膜,以及咬合、咬力狀態能夠放鬆,避免產生顳顎關節過度運動的傷害。除此之外,藉由牙套同時復健深、淺層筋膜的作法,也能同步緩解身體其他筋膜部位的疼痛症狀。

以近年流行施打玻尿酸或肉毒桿菌的治療方式來說,這只是緩兵之計。它們的作用,充其量是暫時性地讓你的肌肉鬆弛掉,緩解關節攣縮的情況。這種治療方式的限制,由於沒關注到「筋膜」對關節運作的影響,付出的代價,不僅是挨針痛,還得面臨復發後再持續施打的無奈。

一旦觀察到關節疼痛與筋膜的關係,從筋膜的生物特性下手,治療手法就會簡單、徹底、全面得多。根據前述所提,要調理筋膜,最有效且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物理性力量,按壓刺激它!這原理等同於中醫的「針灸」與「推拿」。只是,「針灸」與「推拿」的刺激是從體外,而牙套「壓舌」與「咬」的刺激,卻是從體內,而且刺激時間能更持久。

別再抱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了!從筋膜系統來看待顳顎關節疼痛,會瞭解顳顎關節有更多全身系統性的脈絡要告訴我們,而非局部關注開不了口的痛。

 

參考文獻

註1. John E. Upledger, “A Holistic View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

註2. Thomas Myers, “Q&A with Tom: TMJ and Myofascial Influence”, 引自 Anatomy Trains 官網.

註3. Ludwig A. Michael, “A Perspective Jaws Revisited: Costen’s Syndrome”,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 & Laryngology. 1997; 106:10, pp. 820-822.

註4. 陶泉、周璇、楊曉顏等人,〈經皮神經電刺激聯合頸肌牽伸治療軀體性耳鳴的臨床研究〉,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4年第29卷第3期)。

 

全文乃林彥璋醫師原著,引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註明出處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

0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